中国绿色康养网

您好,欢迎来到中国绿色康养网!

当前位置: 首页 » 康养文化 » 康养文化 »
点击图片查看原图

【黄帝内经】24节气养生法详解六

  • 发布日期:2021-02-03 09:55
  • 有效期至:长期有效
  • 康养文化区域:全国
  • 浏览次数26
 
详细说明
 十八 霜降宜进补

1023-24日)

 

豺乃祭兽 草木黄落 蛰虫咸俯

宜;进补,防寒保暖;

忌:着凉,气喘发作。

霜降时期,脾胃功能处于旺盛,易导致" 胃病发生。血热的人要经常吃些海带。

霜降进补,调养脾胃是关键。秋补是打底补,一年补透透,不如霜降补。古人秋补一般既吃羊肉也吃兔肉。中医认为,健脾最快的是山药,薏米粥,红枣,牛肉,四季豆,可常食这些东西。还有补而不峻,防燥不腻的芡实。苏东坡一个养生之道就是日日含吃芡实。芡实即可炒又可煮,比如虾仁炒芡实,也可煮粥(3050克,至烂熟)。可以多吃一些性温热而不偏燥的食物,如核桃仁,黑豆等。

哮喘拉风箱,御寒得健康。感冒的穴位预防法,就是按摩风池穴。少吃寒性食物,如冰水,冰啤酒,牛奶,生梨,西瓜,香蕉,菠菜等。平时多吃一些兼补三脏(脾肺肾)的食物,如山药,栗子,核桃等。山药是三脏同补第一药食。张锡纯所创的山药芡实薏米粥,是保健药膳。

霜降寒邪盛,驱寒保暖有讲究。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。中医讲,寒冷是百病之源。步行是很好的运动,每天散步半小左右最好,每分钟70步左右。在气候寒冷的深秋季节,早起外出前宜进姜汤或牛奶,豆浆,红枣粥等热饮,以暖和身体。多吃蔬菜,适当增加动物内脏,鸡,羊肉等。五大部位须谨慎照料:一是脚部上病取下,百病治足。二是肩膀;三是腹部;四是脖子;五是膝关节。

霜降多胃病,暖胃散寒方法多。暖胃食物,如南瓜,胡萝卜,甘蓝,红薯等。还有花生,是十大长寿食物之一,每天食用不超过50克,带皮吃。经常按摩中脘穴,天枢穴,足三里。

此月后宜野鸭(《食疗本草》),宜进地黄汤(《千金月令》)。

 

十九 立冬养阳补肾精

117-8日)

 

水始冰 地始冻 雉入大水为蜃

宜:进补,养阴护阳,补肾精;

忌:肠道传染病,疟疾,乙脑的发生,旧病复发。

连续五日平均气温低于10度为入冬。冬季进补,来年打虎。北方素有吃饺子的习俗,羊肉大蒜馅为上,但不能多吃,以防内热而外寒易感冒。

三九补一冬,来年无病痛。立冬补冬,南北进补各不同。先健脾胃,以防虚不受补。如淮山芡实瘦肉汤,花生黄豆煲猪脚。引补可在冬至前一个月进行,可选用芡实炖牛肉,红枣加花生仁加红糖炖服。滋补可分四类:一是补气是针对气虚体质。如行动后冒虚汗,说话无力,精神疲乏,子宫脱垂等,补气食物如大米,糯米,花生,山药,红枣,胡萝卜,豆浆,鸡肉等。二是补血是针对血虚体质,如头昏眼花,心悸失眠,面色萎黄,嘴唇苍白,月经量少色淡等,补血食物有动物肝脏,血制品,龙眼肉,荔枝肉,桑椹,黑木耳,菠菜,胡萝卜,猪肉,海参,鱼类等。三补阳是针对阳虚体质。如手足冰凉,怕冷,腰酸,性机能胝下等,可食用补阳助火,温肾助阳的食物,如狗肉,羊肉,虾类,鹿肉等,还有核桃仁,韭菜,枸杞子,鸽蛋,鳝鱼等。四补阴是针对阴虚体质,像两颊潮红,手足心热,夜间盗汗,午后低热,白带增多等,可食用如银耳,木耳,梨,牛奶,鸡蛋,葡萄,白菜等。

进补是对虚证的治疗方法,现代人真正的虚不多,失调更为严重。冬季应该多吃大白菜,适当吃些薯类,还有圆白菜,白萝卜,胡萝卜,黄豆芽,绿豆芽,油菜等,这些菜维生素含量丰富。长江以南地区以平补为主,北方以温补为主。平补如粳米,玉米,水果,蔬菜,适当增加禽,蛋,肉,乳类,扁豆,白菜,鹌鹑,猪肉,牛奶等。还有即补气又补阴的山药,蜂蜜,既补阳又补阴的枸杞子。温补如核桃仁,大枣,龙眼肉,猪肝,鳝鱼,海虾,或大温的牛羊狗肉。高原地区偏燥宜清补,如萝卜,冬瓜,西瓜,小米,苹果,梨,黄花菜等。

膏方是最好的进补药:慢性病要量身定做滋补膏。

立冬后老年人要养阳护阳,预防突发病。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,立冬过后暖背尤其重要,背不寒则全身不寒。

冬夜伸足卧,则一身俱暖(《金匮要略》)。

十月宜食丹参,山楂,黑木耳,芹菜,红心萝卜,苦瓜,玉米,荞麦,羊肉,牛肉,鸡肉,狗肉,鹿茸。

十月心肺气弱,肾气强盛。宜减辛增苦,以养肾脏。勿伤筋骨,勿泄皮肤。勿妄针灸,以其血涩,津液不行。勿食生椒,损人血脉。勿食生薤,以增痰水。勿食熊,猪肉,莼菜,衰人颜色。——孙真人十二月修养法

 

二十、小雪温肾阳

(公历112223日)

 

虹藏不见天气上腾地气下降闭塞而成冬

【宜】养肾,保护阳气

【忌】上火食物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10月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《群芳谱》记载:小雪气寒而将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小雪节气的到来,标志着空中的水珠凝成雪花而降,此时气温下降,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℃以下,大地尚未过于寒冷,虽开始降雪,但雪量不大,故称小雪。

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:一候虹藏不见;二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;三候闭塞而成冬。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,地中的阴气下降,导致天地不通,阴阳不交,所以万物失去生机,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。

民间有小雪河封严、十月立冬小雪涨、小雪不见雪,来年长工歇以及小雪雪漫天,来年必丰产。果园清得净,来年无病虫。的说法。这时荷尽已无擎雨盖,菊残犹有傲霜枝,已呈初冬景象,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不再下雨,黄河以北地区则到了北风吹、雪花飘的季节,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,虽雪量有限,但也提醒人们该到了御寒保暖的时候了。

小雪降忧愁,远离抑郁,别让天气左右心情

小雪节气的前后,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,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,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更容易加重病情。

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来说,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(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)过激所致,如怒伤肝、喜伤心、思伤脾、忧伤肺、恐伤肾。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出现的七情变化,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。只有在突然、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,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,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,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
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与抑郁症相关的神经传导物质中,脑内5羟色胺系统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。春夏季,5羟色胺系统功能最强,秋冬季节最弱,当日照时间减少,引起了忧郁症患者脑内5羟色胺的缺少,随之出现失眠、烦躁、悲观、厌世等一系列症状。

所以,对于有抑郁症倾向或症状的人来说,应调节自己的心态,保持乐观,节喜制怒;要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;多晒太阳以保持脑内5羟色胺的稳定;多听音乐让那美妙的旋律增添生活中的乐趣。清代医学家吴尚说:七情之病,看花解闷,听曲消愁,有胜于服药者也。

在众多的食物中,此季节最适宜饮食的首选香蕉。香蕉含有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的物质;菜肴来说,可以常食芹菜炒香菇,即芹菜400克,水发香菇50克,二者加调味品同炒,可缓解抑郁情绪的发生。

古人强调,对外,要顺应自然界变化和避免邪气的侵袭,如《黄帝内经.素问.上古天真论》曰: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;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?对内,要谨守虚无,心神宁静,如《素问.生气通天论》云:清静则肉腠闭拒,虽有大风苛毒,弗之能害。意思就是说,思想清静,畅达情志,可使精气神内守而不失散,保持人体形神合一的生理状态,这便是静者寿,躁者夭的最好说明了。

小雪易上火,多食降气食物以清火

小雪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,从这个节气开始,东北风刮得比较多,这时候北方室内开始供暖,而室外寒冷。如果这时候人要是穿得很严实,体内热气就会散发不出去,容易生内火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容易上火。其表现就是口腔溃疡,甚至脸上的疙瘩也比平日里多了。

此外,因为天气寒冷,人们喜欢吃热乎乎的食物,但是过于麻辣的食物最好少吃,因为这也会助长体内的内火。所以这个季节,应该多吃些清火降气的食物。如白萝卜、白菜等当季食物,不仅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,更能清火降气、消食,所以非常适合这个节气里食用。

另外,冬天在室内待久了,大多数人会觉得口鼻干燥,这时候不妨多喝点热汤,比如白菜豆腐汤、菠菜豆腐汤、羊肉白萝卜汤等,既暖和又能滋补津液。

寒为冬令主气,警惕寒邪致病

《黄帝内经》讲:夫百病之始生也,皆于风雨寒暑,清湿喜怒。喜怒不节则伤脏,风雨则伤上,清湿则伤下。这里所说的风寒暑湿,包括燥火,中医称之为六邪。

在二十四节气中,从小雪、大雪、冬至到小寒四个节气,为冬令主气。六邪之中,寒为冬季主气,寒为水气而通于肾,与肾水相应。由于冬季气温骤降,防寒保温不够,人体亦易感受寒邪而为病,因此寒病多发于冬季。

寒邪为病,其致病特征有以下三点:

一是寒易伤阳。寒为阴气的表现,其性属阴,故寒为阴邪。所以寒邪侵袭人体的时候,最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,阳气受损,全身或局部可出现明显的寒象。如出现身体温度降低、手足发凉,甚至出现冻疮。另外,深重的寒气,还可以损伤全身的阳气。如寒邪束表,则现恶寒、发热、无汗等,称之为伤寒。若寒邪损伤脏腑阳气者,谓之为中寒。如伤及脾胃,会致吐泻清稀,脘腹冷痛;肺脾受寒,则宣肃运化失职,表现为咳嗽喘促、痰液清稀或水肿;寒伤脾肾,则温运气化失职,表现为畏寒肢冷、腰脊冷痛、尿清便溏、水肿腹水等;若心肾阳虚,寒邪直中少阴,则可见恶寒蜷卧、手足厥冷、下利清谷、精神委靡、脉微细等。

二是寒性凝滞。凝滞,即凝结阻滞之谓。寒邪侵入人体,经脉气血失于阳气温煦,易使气血凝结阻滞,涩滞不通,不通则痛,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征。寒胜必痛,由于寒邪侵犯的部位不一样,所以病状各异。若寒客肌表,凝滞经脉,则头身肢节剧痛;若寒邪直中于里,气机阻滞,则胸、脘、腹冷痛或绞痛。

三是寒性收引。寒气主收引,收引,即收缩牵引之意。寒则气收,寒邪侵袭人体,可使气机收敛,腠理闭塞,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;如寒袭经络关节,会致拘挛作痛、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;如寒邪侵袭肌表,则毛窍收缩、卫阳闭郁,故发热恶寒而无汗。

《儒门事亲》讲,小雪亥上终之气,终之气为病,多发风痰、风寒湿痹四肢……终之气病,宜破积发汗之类。意即治疗这一类疾病,可使用发汗之类的方法。因为经过发汗之后,毛孔开泄,汗液外出,体温下降,有些疾病因此就好了。古人总结讲,身体发热虽然温度很高,但是一经汗出就可退烧。因此,用发汗散寒法治疗外感疾病一直是中医学常用的方法。这些方法包括烤火发汗、运动发汗以及药物发汗等。

人体是否发病,关键是要看人体的正气是否健旺。同一个气候之下,有的人发病,有的人不发病,关键是人体的抗病能力不同,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因此,小雪时节,避寒就温尤为重要!只有重视外

在的气候变化,来调适自身的正气,才能祛病于身外,养生就是顺四时。

 
[ 康养文化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

 
联系方式
您还没有登录,请登录后查看联系方式
免费注册为会员后,您可以...
发布供求信息 推广企业产品
建立企业商铺 在线洽谈生意
还不是会员,立即免费注册
 
该企业最新康养文化

友情链接

申请链接>>